top of page

首次購屋者的福利!利用退休金帳戶幫你多存$6,000頭期款


簡介首次購屋退休金儲蓄計畫 (First Home Super Saver Scheme)

重點摘要:

  • 簡介首次購屋退休金儲蓄計畫 (First Home Super Saver Scheme)

  • 如何更有效率的存到頭期款

  • 符合資格者

  • 如何提領及常見問題

本文閱讀時間: 7-10分鐘


適用對象: 打算首次購屋的澳洲公民或持澳洲永居簽證者

利用FHSSS,更有效率的存到買房頭期款

什麼是First Home Super Saver Scheme 首次購屋退休金儲蓄計畫 ? (以下簡稱FHSSS)


簡單來說就是利用退休金稅制的優惠,幫你在自己得自籌養老金帳戶裡更有效率的存到頭期款。


為何可以更有效的存到頭期款?

  • 自籌養老金帳戶(Superannuation)的稅率: 15%

  • 你的邊際稅率(Marginal Tax Rate): 可以理解為你的最高稅率,假設年收入$90,000的人,你的邊際稅率就落在32.5%

與其交給ATO 32.5% 再加上 2% Medicare Levy等於34.5%的稅, 你若犧牲一部分放在自籌養老金帳戶裡面只要交15%,你可以立刻省下19.5%的稅! 詳細說明請參考別忘了左邊口袋這篇文章的詳細說明。


為什麼要利用退休金帳戶存,用自己銀行存款不好嗎?


以下我利用政府的FHSSS Estimator [註1] 試算幾個情況,看看如何能輕鬆多賺$6000:

  • 情境一:年收入$50,000,每年薪水犧牲$10,000到退休金帳戶共三年,可比自己儲蓄帳戶多$6089

  • 情境二:年收入$70,000,每年薪水犧牲$10,000到退休金帳戶共三年,可比自己儲蓄帳戶多$6211

  • 情境三:年收入$120,000,每年薪水犧牲$10,000到退休金帳戶共三年,可比自己儲蓄帳戶多$6192

從下圖可以看到,不管你收入如何,由於退休金帳戶內優惠的稅制,可以讓你多領6千多出來!

大家可以利用這個網站[註1] 輸入自己的收入,能夠負擔薪水犧牲(Salary Sacrifice)的金額來看看適不適合自己。


利用Super存首次購房頭期款不僅更有效率,還能多存六千多塊!

以上這就是這個法案的基本原理,以下是比較細的操作細節,有興趣再往下讀。

-----------------------------------------------------------------------------------------------

從2017年7月1日起,可以自主將稅前貢獻款(Before-tax contributions)和稅後貢獻款(after-tax contributions)存到退休金帳戶來籌措頭期款。


這些自主貢獻款及其產生的利潤 (注意,雇主本身強制提撥給員工的退休金不能算在此),可以開始在2018年7月1日後申請領出,作為首次購屋用途,申請人須年滿18歲以上,同时,在任一个財政年内,可申请取出自主貢獻款的最高额度为$15,000, 而在所有財政年內,可申请的總額为$30,000的自主貢獻款(這裡說的是之後可被認定領出來的額度,不是每年都可以領出來的意思,你只能申請一次FHSSS)。


很難懂? 意思就是,假設你今年自主貢獻了$18,000,只有其中的$15,000算在這個FHSSS的額度裡面;明年你又自主貢獻了$17,000,當你明年要提領的時候,還是只有 $15,000+ $15,000=$30,000是可被申請提領的額度,明明你這兩年總共多放了$35,000,還是只能申請最高$30,000的額度。(注意並不是這三萬全部可以領出來,別忘了Super裡面還是要交15%的稅,這裡只是解釋如何計算”額度”)


再假設你今年自主貢獻 18,000,明年自主貢獻12,000,那又有多少算在FHSSS額度裡面呢?


答案是: $15,000+ $12,000= $27,000


所以明年要一次申請的時候,這$27,000才是被ATO考慮的”額度


適用對象(詳情請看ATO網站[註2] ,以下只是簡介):

  • 在澳洲沒有房產

  • 之前沒有使用過FHSS funds

  • 買房自住用

  • 在購買的房產後的頭一年內居住6個月以上

如何提領?


這項機制是由ATO來進行操作,申請人向ATO提交申請,ATO會計算申請人過往的自主存款(voluntary contributions)及其金額所產生的利潤,扣掉相應的稅後,由ATO通知申請人的退休金管理公司釋放款項。所需工作時間約12天。


可以領出的金額有多少?


懶得算就利用網站試算最簡單,但基本分為兩類:

  • 薪水犧牲(Salary Sacrifice) 的部分只能取出85% (因為之前提到過在退休金帳號內要被收15%的稅)

  • 稅後貢獻款(After-tax Contributions)的部分可以取出100% (因為你存進去之前已經被課稅了)

  • 利潤/收益部分是按短缺利息收費方式(After-tax Contributions)計算。目前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是4.72%。詳情請看ATO 網站[註3]

要在多少期限內買房?


申請人從退休金帳戶把錢取出後,須在12個月之內簽定購房合同。也可以向稅務局申請再12個月的延期。


我需要住在房子裡嗎?


是的,在購房後的頭12個月內要居住6個月以上。


我的伴侶已經有房子的話, 我還是用FHSSS嗎?


是的,只要你個人是第一次購屋且符合上述的資格,你可以申請你的部分。


如果領出來後沒有買到房子怎麼辦?


申請人可以再把錢存回退休金帳戶當作稅後貢獻款(Non-concessional Contribution or called after tax contribution),或者支付額外的稅金,在退休金外的環境下保留此金額。額外的稅是領取金額的20%。


其他注意事項?

  • 稅前貢獻款(Concessional Contribution): 包含雇主提撥的退休金和自己的薪水犧牲(Salary Sacrifice), 每年不能超過$25,000

  • 稅後貢獻款(Non-concessional Contribution): 每年稅後貢獻到退休金的額度是$100000,或者三年內不能超過$300,000

參考資料:

[註1] http://budget.gov.au/estimator/

[註2] https://www.ato.gov.au/Individuals/Super/Super-housing-measures/First-Home-Super-Saver-Scheme/

[註3] https://www.ato.gov.au/rates/shortfall-interest-charge-(sic)-rates/


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僅提供相關資訊並非提供全面資訊或任何投資或其他專業意見之意,文章內容是作者自己查看相關資料彙整而成,作者不保證資料正確性。文章內容未考慮個人情況、需求和目標,任何人觀看本文後採取相關行為須自行負責。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article is general in nature and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your personal circumstances, financial needs or objectives. Before acting on any information, you should consider the appropriateness of it and the relevant product or strategy having regard to your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needs. In particular, you should seek 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ce and read the relevant Product Disclosure Statement or other offer documents prior to acquiring any financial product or making any formal financial decisions.


留言


留言功能已關閉。

SUBCRIBE FOR OUR NEWSLETTER AND START MAKING SMARTER MONEY CHOICES

The information on this website is general in nature and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your personal circumstances, financial needs or objectives. Before acting on any information, you should consider the appropriateness of it and the relevant product or strategy having regard to your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needs. In particular, you should seek 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ce and read the relevant Product Disclosure Statement or other offer documents prior to acquiring any financial product or making any formal financial decision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