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he Barefoot Investor閱讀心得三

Updated: Nov 3, 2018

重點摘要:

  • 買自住房容易有的五大錯誤觀念

  • 什麼是Rentvesting

  • 買房各項花費

本文閱讀時間: 5-7分鐘


適用對象: 想買澳洲自住房和投資澳洲房產者


第三篇心得分享是關於買自住房還有Rentvesting的觀念。


在多數人的觀念裡,擁有一個自己的房子是一個重要的人生目標,能給人一種安心踏實感以及未來有增值空間。不過買房也相對的要承受未來25~30年的房貸,變成在未來的日子裡要為銀行工作。因此在做這個重大的決定之前,作者整理了五個常見的錯誤觀念並且鼓勵大家利用First Home Super Saver Scheme [註1首次購屋者的福利] 更有效率地存到20%的頭期款。


本文除了分享這五個錯誤觀念外,作者在此章節並沒有特別提到Rentvesting (租房但投資差額) 的概念,只是建議大家在租房時記得儲蓄,我在本文內整理了一個案例用來輔助說明Renvesting的概念,這個案例當中有相當多的假設,只是用來輔助大家了解這個概念,不代表作者立場,僅供大家參考。


五個錯誤觀念


錯誤一:等房市大跌


與其等著你不能控制的事情發生,不如從你能控制的事情下手,也就是積極的儲蓄,這樣至少機會來臨時,你能把握住。


錯誤二:買入自己無法負擔的房子


買房是個人生重大的決定,除了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房型等,最重要的是抓預算。了解相應貸款的每月還款金額、房子維修、Rate、水、電、網路、保險等基本維持開銷的費用。銀行願意借你不等於你就要借這麼多,畢竟人生各種階段有不同的變化,家庭收入可能會變少,因為一方生小孩而暫停工作一段時間,可能決定進修想轉換職業、意外受傷生病等。家庭支出也可能會變多,因為小孩長大要上學、課外活動、家庭旅遊活動等等。所以在選擇房子的時候,要考慮自己預算內可以負擔的,不要讓貸款壓的自己喘不過氣。


錯誤三:先購買投資房


有些人先買投資房,想著讓租客負擔貸款,然後未來投資房增值的部分可以拿來當自住房的頭期款。作者說他還沒看過這個計劃成功過,因為#人們常常忽略擁有房子的前期費用還有持續支出的成本,想要回本要等好多年。另外投資房有太多細節要考慮,所以作者在此章節簡單的給出一個建議,想買自住房就存錢買自住房,不要先買投資房。


錯誤四:租房但忘了儲蓄


租房會比擁有房產來的便宜,因為租房時不用負擔各種維持房產的支出、付銀行利息、Stamp duty, legal fees還有買賣房子的各種支出,所以理論上來說,租房並且把差額投資到股市上是個合理的投資決定。但問題是,沒有人把差額存起來!


錯誤五:沒有考慮其他選擇


你可以選擇住市區,也可以住在郊區。作者分享自己選擇住在郊區,因為可以用相較市區一半的金額買一大房子,不用背那麼多貸款,更多地方社區活動等等。當然這是個人生活方式的選擇,作者的意思是,不一定要侷限在非市區不可,多考慮其他的選項。


個人心得還有常見問題


其實簡單說,買自住房的重點就是,努力存到20%的頭期款和量力而為。可惜這章節篇幅太少,沒有相關的案例說明有點意猶未盡。以下特別就買房 vs 租房並投資做一個案例分析給大家參考。


什麼是 Rentvesting?


近幾年有許多關於Rentvesting策略的討論,說穿了並不是特別新奇的策略,就是租房但是把差額省下來投資。由於房價高漲,許多人無法負擔在離市區較近的區域買房,所以Rentvesting本來是指在你喜歡的區域租房,把省下來的錢去房價稍低的區域買投資房,以提早進入房產投資這塊市場。然而除了把差額拿去投資房產之外,也可以考慮其他形式的投資,這樣的觀念一樣可行,甚至可以帶來更好的收益,怎麼做呢,來看看以下案例。


買房各項花費


請參考Table 1,讓我們先想像一下Amy想購買一個40萬的房產,她存到頭期款4萬多,雖然沒有存到20%的頭期款8萬塊,但急著想趁現在房市稍低趕快買房。她需要要準備好Legal fees (約$1300~$1800) 、Inspection costs (Building and Pest inspection reports) 、Financing fees (包含Mortgage Registration, Loan Establishment fee, LMI等) 、保險費、搬家、清潔費用等等。


買房和租房的比較


接著參考Table 2,她的每月還款金額是$1,729 (假設本利還款P&I 4%) [註2],還要繳交Rate、Utility、房屋保險、維修費用等,一年下來約$27,843 (此處假設的維修費用和各項開支都偏低)。若她租類似房型的每周租金約$370,並且身為房客不需要負擔其他各項支出,一年下來約花費 $19,240,這表示她每個月能省下將近$720的現金流,可以拿去投資


擁有房產10年的總開支和收益


十年後,Amy決定把房子賣了,她算了算這十年來的各項開支、賣房的律師費用、房仲的傭金等,這些總花費約 $309,848 (參見Table 3)。


而由於房市很好,每年有7%的漲幅,Amy的房屋售價為 $785,000 (原本十年前是 $400,000),Amy扣掉目前所剩的貸款 $283,622 [註3],還有這十年來的總花費$309,848,她的淨利為 $193,391 (參照Table 4)。




如果同樣的$40,000拿來投資股票呢?


一樣的狀況,如果Amy用一開始的40,000投資在股市中,並且每個月定期投資$717 (參考Table 2),假設一樣是7%的年平均收益,10年後的投資組合能達到 $204,488 [註4]。此情境沒有考慮股市交易的手續費或基金管理費,因為投資商品的管理費差異頗大,在此預設7%是淨利,以S&P/ASX 300 Index為例,過去五年的年平均成長是9.99% [下圖],在這裡用7%是方便兩個情境的比較。



在這個倆倆比較下,投資股市的策略會比房產多出$11,097


這個案例只代表了千千萬萬種的可能性之一,因為案例裡低估了維護房子的費用,並高估房市每年有7%的增長,所以結果只差了11,097。當然也可能房市表現比股市更好,可能很幸運的房子沒有任何維修費用、可能有20%的頭期款不用負擔LMI、可能股市大跌,那都會讓投資房市的結果更突出,反之亦然。


總結


本文不是鼓勵大家不要買房,畢竟Excel運算無法算入買自住房給我們的安全感和歸屬感,重點是,租房不見得就是不好,如果能持續的將多餘的現金流注入在優質的投資組合中,也可以有很好的獲利,還省下許多維護房子的煩心事,住在更方便的區域


另一個重點是,想要買投資房的人,多試試看文章下方的連結,並把Stamp duty [註6] 也加入情境中試算,多多考慮除了房產之外的其他投資選擇,不要太執著於把雞蛋別放在房地產的籃子裡,除非你真的很了解房地產。


參考資料:

[註1] https://www.sharoncheng.com.au/blog/first-home-super-saver-scheme



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僅提供相關資訊並非提供全面資訊或任何投資或其他專業意見之意,文章內容是作者自己查看相關資料彙整而成,作者不保證資料正確性。文章內容未考慮個人情況、需求和目標,任何人觀看本文後採取相關行為須自行負責。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article is general in nature and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your personal circumstances, financial needs or objectives. Before acting on any information, you should consider the appropriateness of it and the relevant product or strategy having regard to your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needs. In particular, you should seek 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ce and read the relevant Product Disclosure Statement or other offer documents prior to acquiring any financial product or making any formal financial decisions.

0 comments

תגובות


התגובות הושבתו לפוסט הזה.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