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Sharon Cheng

疫情衝擊下,我們該如何理財?先從避免錯誤開始

重點摘要:

  • 該不該領出養老金?

  • 該不該在此時買或賣股票?

本文閱讀時間: 3-5分鐘

適用對象: 所有人

在這波疫情的影響下,我們不僅要小心防護,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也需要保持冷靜來面對這波經濟衝擊、收入短缺的危機。如同我們調適自己的生活方式來緩解疫情的傳播,我們也需要調整理財的心態與方式,才能從這波疫情中全身而退。


最近有人詢問我是不是該領出自籌養老金(Superannuation),是不是該賣掉手上的股票,是不是趁低點買入股票或基金?今天我想分享幾件「不要」做的事情。

1. 除非無法維持基本生活需要,「不要」領出你的養老金。 政府提供人們提領自籌養老金的用意是給真的沒有收入、沒有存款、過不下去的民眾的一條出路,但這麼做其實對未來的退休生活傷害極大,因為你在股市低點去領取養老金,等於是認賠殺出,而且會錯失之後股市回升的機會。 現在的股市動盪就像坐雲霄飛車一般,我們都很緊張、很恐懼,不知道下一個急速下墜、旋轉翻騰何時發生?這趟驚恐之旅何時結束?


但越是這個時候,越要抓緊你的安全帶,而不是慌張的解開它去跳車,這樣做,你一定會受傷。根據 Canstar 的試算,現在領出2萬元,當你退休時可能損失12萬的退休金,詳情請看[註1]《The long-term cost of taking $20,000 out of your super》全文。所以除非必要,別動用你的自籌養老金。 2. 「不要」輕易買、賣股票 看著自己的投資組合金額直直落肯定不好受,此時要以長期投資(我認為長期是以10-15年以上)的眼光來看目前的波動,疫情一定會有緩解,經濟一定會恢復,但需要時間。 以長期眼光來看,若10年內不需要動用到這筆資金,就沒有必要在此時認賠賣出,接受這個現實,不需要一直去看投資組合的金額或目前跌了多少%讓自己心情不好,此時眼不見為淨,可能是最好的應對方法; 同樣的,如果目前收入受到影響,存款餘額不高,此時也不適合冒險投資,要以保障基本生活為優先考量,切勿貪心認為現在是低點可以短線操作賺一筆,因為我們無法預知、無法肯定股市不會再進一步探底。 而此時若有閒置資金的投資人,願意以長期投資的心態承擔風險,的確可以分批買進優質的投資。 3. 「不要」取消人壽保險 如同第一點說的,不要輕易動用你的養老金一樣,除非真的沒有任何存款繳納保費,別取消你的人壽保險 ( 死亡險、殘障險、收入保險),人壽保險是用來保障你和家人在面對不幸事件時的財務安全網,而此時正是我們最需要這份安全網保護我們的時候。 若真的口袋緊張,可以向保險公司諮詢,現在有因應疫情的相關措施,比如減免一個月的保費、保險暫停三個月、保費減免等方案,可以先考慮這些方案,否則一旦撤掉這個安全網,要再裝回來就不是這麼容易了。 4. 「不要」害怕使用存款 緊急預備金、平日的儲蓄,就是在這種時候使用的,當收入減少的時候,不免要用到些存款,看到存款往下降,心裡可能會有點害怕,但別忘了存款正是在這種時候使用的,不要害怕,相信等疫情過去,生活會回覆正常的。

那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該怎麼處理? 1. 與你的各種「債主」聯繫。 所謂債主,比方有房貸、車貸的就找借款銀行聯繫,目前都有提供相應的方案,例如只付利息,先不還本金;而各種保險帳單也可以聯繫保險公司,有的提供暫停保險三個月、保費減免、又或者看看能不能只保最基本的,從各方面著手,降低基本開銷。

總之,拿起電話諮詢,各機構都有針對疫情受災戶做出調整,因為他們最不希望的就是你兩手一攤什麼都不交。


2. 要調整心態


也許目前被迫放無薪假、被縮減工時,實在有經濟壓力無法保持樂觀,說調整心態哪那麼容易! 的確,但此時真的得強迫自己往好處看,我們能保持健康的身體已經很幸運,既然多出時間來待在家,就拿這段時間好好充實自己,無論是學習、看書、在家健身、又或者只是當個沙發馬鈴薯看片放鬆,都是養精蓄銳的一種方式,有孩子的家庭就安慰自己可以多多陪伴孩子。


身為受災戶之一的我,本打算四月份開始把嫩嬰交給托兒所,自己可以返回職場賺點錢貼補家用,如今計劃趕不上變化,但我轉念一想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安排,讓我不錯過孩子的第一年,孩子的爸也因此在家上班,雖然工作效率低落,但可以隨時看到孩子也是件幸福的事。


在恐慌的時候,做任何決定都要冷靜,調適新的生活方式,也調整自己的理財觀念,理財不是讓人變成億萬富翁,而是透過整理自己的收入、支出,建立良好的金錢觀,達到一種平衡舒適的生活,希望大家都平安度過這場疫情。

 

參考資料:


[註1] 《The long-term cost of taking $20,000 out of your super fund》

 

免責聲明

聲明:本文僅提供相關資訊並非提供全面資訊或任何投資或其他專業意見之意,文章內容是作者自己查看相關資料彙整而成,作者不保證資料正確性。文章內容未考慮個人情況、需求和目標,任何人觀看本文後採取相關行為須自行負責。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article is general in nature and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your personal circumstances, financial needs or objectives. Before acting on any information, you should consider the appropriateness of it and the relevant product or strategy having regard to your objectives,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needs. In particular, you should seek independent financial advice and read the relevant Product Disclosure Statement or other offer documents prior to acquiring any financial product or making any formal financial decisions.

0 comments

Comentários


bottom of page